(1)注重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机制砂由于骨料级配不佳,在配制混凝土时易出现坍落度损失大、拌合物泌水及混凝土泵送压力大等问题,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改善颗粒级配的方式可对上述问题进行改善,有时为了解决其泌水问题还可考虑使用引气剂或粘度调节剂等技术措施。
(2)严格控制机制砂MB值
机制砂MB值是国标确定机制砂中所含细粉为石粉还是泥粉的重要指标。在实际工程中,人们往往认为较高的石粉含量将影响减水剂的作用效果,特别是PCE的作用效果,但实际对PCE作用效果有危害的是机制砂中所含的泥粉。王稷良研究了石英岩、片麻岩、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和大理石盐等6种岩性石粉对减水剂作用效果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石粉确实会对减水剂的作用效果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对PCE的作用效果影响相对显著,但总体影响较小。蒋正武等利用机制砂配制C50自密实混凝土时发现,即使对于石粉含量17%的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适量提高PCE掺量将显著降低泵送压力。由此说明,通过适当调整减水剂掺量可解决石粉对其分散效果的不利影响。
(3)注重高石粉含量机制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目前,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工作大多停留在其对混凝土工作性及强度方面,而就石粉含量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的研究有待深入。王稷良的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提高石灰岩石粉可完善机制砂的级配,增加浆体数量和填充颗粒空隙,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但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而言,机制砂中石粉的**含量不同。同时,适量石粉有利于提高机制砂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抗冻融、抗**盐侵蚀及抗磨等性能,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超过7%~10%后,将不利于对混凝土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的控制